最近,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蜂涌而入,一心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?
一团接一团来参访,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,其中来自西欧国家像德国、奥地利、法国、英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荷兰、瑞士,甚至像北欧邻居的冰岛、丹麦、挪威,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等等,都派了无数的参访团来芬兰"取经",更不用说来自亚洲的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。
看来不分东西南北、不分种族肤色,大家都急于想知道,芬兰是如何办到的!?
芬兰的教育成就始终被OECD高高举起,绝非侥幸与偶然。
大家开始平心静气地思索,15岁的中学生要能达到良好的测试与评量成绩,需要从几岁开始"打基础"?若没有持续不断的良好教育,与老师长期、良性的启蒙与培养,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间,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?
2008年2月底,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写了一篇《什么原因使芬兰的孩子如此聪明?》,在报导中对于芬兰中学生的评比十分赞扬,让一向对教育非常自负的美国媒体和教育学者们,也都想试着寻找出芬兰教育如此均衡的原因。
只是,当所有来到芬兰的考察者,发现芬兰没有所谓的"资优班"(类似于大陆的快、实验班)、孩子满七岁才入学,学校没有制服、没有督学、毫不标榜精英培养、考试次数不多、学校不做排名、老师不作绩效考核等等,一一打破他们原先的看法,更加使他们好奇。
其实在芬兰,青春期的学生,从小学六年级起,女生们就开始化淡妆,涂睫毛膏或挑染头发,所有青少年们该有的青涩、自我,芬兰孩子都有。但师长却任其自然发展,没有人去刻意禁止、管制,反倒鼓励孩子们表现得落落大方,成熟自得。
这些年,我也从芬兰孩子们的身上听到、看到,也了解到他们喜欢看的许许多多美国电影、电视影集,喜欢听的流行歌曲,以及在他们中间风靡的流行服饰、电玩、网络、email等等,都青春十足得跟得上世界最新潮流。
然而,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和师生群体所拥有的多种焦虑、竞逐,在芬兰却都归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,以行之自然、不急不徐、不争不抢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基础教育。在芬兰教育中,学校与学校,不会去做无谓的"竞赛"、"排名",学生与学生,老师与老师,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;所有的评估与考试,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,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,从来就不是要去挫折学生与老师的士气,和成为讥评他人落后、不长进的工具。
在报导中,引述了一句OECD派驻巴黎官员史来瑟先生的话:"多数国家的教育,就像是汽车工厂;但是在芬兰,老师却像是真正在开拓的创业家。"
不禁让我想起担任过30年小学老师的母亲曾经说过,现在的教育,像极了工厂的大量制造。
注:国际学生评量计划(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,PISA),是由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(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,OECD)于1990年代末期开始,针对全球40余国的数十万名15岁中学生的数学、科学、及阅读等项目,进行持续、定期的国际性比较测试研究。PISA是由OECD会员国共同参与,但也开放给非会员国加入。这项规模庞大的国际评量,每三年举行一次,第一次是2000年,共43国参与;第二次是2003年,共41国参与;第三次是2006年,共5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,台湾是在第三次PISA评量时加入。
怀着崇敬接纳孩子,带着爱去教育他们,护送他们踏上自由之旅。
——鲁道夫·斯坦纳
精彩内容
了解往期内容,可回复“目录”
回复“童谣”,阅读童谣相关主题
回复“故事”,阅读故事相关主题
回复“戏剧”,阅读戏剧相关主题
回复“手工”“娃娃”,阅读手工相关主题
回复“情绪”,阅读情绪相关主题
更多精彩:
牙齿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意义
幼儿与媒体
对待发烧的新态度
建立幼儿的作息规律
在家也能华德福--从四要二不要开始
华德福的四种气质类型儿童
华德福学校1-6年级所采用的故事
9岁为什么会有危机?
了解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(基于人智学)
华德福高中在中国
我的孩子为什么不乖?
华德福父母书单
从身体动作开始学习数学
·在家华德福·
接受华德福教育,在家也可以华德福
“在家华德福”是提供给广大认同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家长们在身边,在孩子课余时间实践华德福教育精神的解决方案。我们将开发一系列符合华德福教育理念的“在家华德福”活动项目,欢迎爱好华德福教育的人们一同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希望,收获成长!
◎让孩子在玩耍中感受到自然和韵律
◎让父母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
◎让我们用自己的行为滋养孩子的成长
加载中
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。
本文系授权开云体育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